發(fā)布時間:2013-07-22 09:00:41
點擊數(shù):77774 次
應邀到一家企業(yè)診斷,發(fā)現(xiàn)該企業(yè)的績效考核流程為:履職者本人自評,直屬上司、隔級上司復核,人力資源部、總經(jīng)辦復核,總經(jīng)理審批。按此流程考核,每月光績效考核這項工作就要進行一周左右,員工也普遍反應績效考核流程太復雜,占用工作時間太長。從流程優(yōu)化的角度出發(fā),時間浪費就是最大的浪費,很顯然該家企業(yè)的績效考核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。為什么該家企業(yè)的績效考核流程如此復雜?主要是不信任員工造成的,由于不信任,導致了多次簽字把關,其實簽字的人越多,越?jīng)]有人負責。管理是化繁為簡,管理是從信任員工開始的。
那么績效考核由誰來考核比較合適呢?履職者本人、直屬上司、人力資源部、同事、客戶都可以對履職者進行考核,績效考核必須體現(xiàn)公平、公正、客觀、準確、全面,否則考核就會出現(xiàn)偏差。由履職者本人進行考核,體現(xiàn)了讓員工成為績效考核主體的思想,但自己考核自己,難免會存在“只報喜不報憂”的現(xiàn)象。直屬上司對履職者本人的工作了解比較全面,由直屬上司考核,很容易做出客觀、準確、全面的評價,但往往也容易受到利益、人情、興趣的影響,導致考核偏離軌道。人力資源部比較了解績效考核理論與技術,但不了解履職者本人的工作狀況,很難做出全面、準確的評價。由同事進行考核,有時候難免傷和氣,嚴重的還會打擊報復。客戶由于和履職者本人存在一定的利益關系,也很難從根本上做出公正的評價。通過以上分析,我們不難看出,無論由誰考核,都有利弊之分,因此,只有根據(jù)利弊進行優(yōu)化組合,建立績效考核流程,才是王道。
哲學告訴我們,有什么樣的思想,就有什么樣的行為,有什么樣的行為,就會有什么樣的思想。我一貫主張,績效考核必須發(fā)動員工廣泛參與,讓員工成為績效考核的主體,方有成功的可能性。因此,從流程管理的角度出發(fā),趙云陽老師建議企業(yè)績效考核的流程可按如下進行:由履職者本人進行自評后,將績效考核表張貼出來,同事匿名評價,然后由直屬上司復核,最后由人力資源部績效考核崗位人員復核匯總。在整個績效考核流程中,必須以證據(jù)為基礎,如存在惡意誹謗、報復,必須進行批評教育,還應扣取相應的績效分值。
綜上所述,無論由誰進行考核,都存在一定的利弊,唯有根據(jù)企業(yè)的實際,建立績效考核流程,并讓流程說話,是比較可行的選擇。